首页 > 数码资讯 >

国家发展改革委:2025年中国GDP规模预计达140万亿元,彰显经济韧性

发布时间:2025-07-09 10:39:52来源:
2025年7月9日,北京——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宣布,202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规模预计将突破140万亿元大关,达到140万亿元左右。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,更彰显了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背景下,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活力。

经济总量跃升,增速稳中有进

郑栅洁主任指出,“十四五”规划实施以来,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重要关口,从2020年的103.4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4.91万亿元,年均增速保持在5.5%左右。特别是在2025年,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,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稳增长政策,有效应对了世纪疫情、贸易霸凌等多重冲击,经济体量有望实现从130万亿元到140万亿元的历史性跨越。

“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,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强大韧性。”郑栅洁强调,“在如此庞大的经济基数上保持中高速增长,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。”

内需驱动显著,消费贡献提升

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,其贡献率在“十四五”期间持续攀升。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,2021年至2024年,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86.4%,其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达到56.2%,较“十三五”期间提升8.6个百分点。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,也彰显了扩大内需战略的显著成效。

“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加速,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。”郑栅洁表示,“未来,我们将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激发消费潜力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

创新引领发展,新质生产力涌现

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,中国经济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。2024年,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近50%,增量达到1.2万亿元,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.68%,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。这一投入不仅催生了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,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。

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,中国企业在AI大模型、电动汽车、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突破,让国际投资者重新认识到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,机器人产业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10.2%,发展势能持续释放。同时,字节跳动、腾讯、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1.9%、19.7%,彰显了数字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深度赋能。

政策协同发力,经济前景可期

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,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。今年以来,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,赤字率拟按4%左右安排,赤字规模达5.66万亿元;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增加至4.4万亿元,重点支持投资建设、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领域。同时,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,通过降准降息等措施优化信贷结构,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。

“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和新的储备政策陆续出台实施,我们有信心、有能力把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,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”郑栅洁表示,“未来,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,优化营商环境,激发市场活力,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”

国际社会看好,外资机构上调预期

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。近期,多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。摩根大通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上调了0.7个百分点;高盛则将全年GDP增速预测上调了0.6个百分点,并预计上半年增速有望达到5.2%。德意志银行、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也相继上调了预测值,认为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,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

“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、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,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”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商务官兼亚太区总裁周学军表示,“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。”

结语

展望未来,中国经济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随着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全面收官和“十五五”规划的谋篇布局,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,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现代化新征程。14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不仅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,更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新起点。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